大健康產業熱潮下,藥食同源如何發揮創新優勢?

 二維碼 369
發表時間:2022-02-24 08:54網址:http://m.bocaratongiftbaskets.com

健康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不管是國家亦或是個人都會把健康放在第一位。2019年,國家出臺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相關文件,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原來的單一治病模式向“防—治—養”模式轉變,更好為人民健康謀福祉。


“防”是疾病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生活中每個人都能提前做好健康管理,及時做好預防,那么,相信我國患病人數會大大降低,去醫院排隊掛號的人數也會少許多。


大健康產業熱潮下,藥食同源如何發揮創新優勢?


當今,全球的營養健康問題面臨重大挑戰,慢病死亡率占到了71%,所以對“食藥同源”產業也有重大需求。營養健康已經開始上升為我國國民首要需求,一般而言,人均GDP小于1000美元時,吃飽為首要任務;當人均GDP在1000到1萬美元之間時,由吃飽向吃安全的階段邁進;人均GDP超過了1萬美元時,食品營養健康上升為首要需求。


另外,國家對健康中國2030、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都為“食藥同源”產業提供了機遇。再有,自古以來食療一直都是預防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健康產業熱潮下,藥食同源如何發揮創新優勢?


藥食同源食品是什么?


藥物與食物,都來源于自然界。


只能用來治病的稱為藥物,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飲食物。


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并無絕對的分界線。藥食同源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不斷的探索和總結中,提出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養生理念,

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中國人以五為尊,早在甲骨文上,就有了東西南北四方與位于中央的“商”并稱的概念,等到周時,五方已與五色結合。這正是中國人最早對天地萬物、華夏大地的樸素認知。



所謂“民以食為天”,作用到飲食上,通過食物或藥材顏色與臟腑對應,以食補或藥補方式達到養生保健甚至治療的目的,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


《黃帝內經》中提出“以五色命五臟,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把五色的功能屬性與五行、五臟相結合。不同色澤的藥食,同時對相應臟腑起著療養的作用。


縱觀我國藥食同源理論的演化史,可發現從食物到藥物,再分化出藥食兩用物品,從湯液醪醴、五谷五菜到藥食品種的不斷豐富,從本草到食療本草,從充饑到養生療疾,人們對“食物-藥物一藥食同源”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豐富、從實踐到理論的過程。


近年來隨著中醫學及食品科學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生活飲食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飲食療法又有了新的發展,在著作方面出現了許多專業工具書,如食養食療、保健醫療食品類書籍和辭書等,同時大量科普類書籍也相繼問世。中醫食療食補也開始進入到專業研究領域,并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目前,很多中醫藥院校及科研機構與中醫院合作,開展了食療的臨床工作,研制特醫食品。部分中醫院設立食療營養科或食療門診,且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發的藥食同源保健食品也被廣泛推廣應用。



但也存在的主要的幾個問題:


一是行業規模不大。安國“藥食同源”食品企業,生產規模普遍較小、產值較低,缺乏龍頭帶動企業。2020年,“藥食同源”食品企業全部產值約為6.8億元。


二是品牌影響力不足。生產企業主要以代加工、貼牌生產等方式為主,自主研發不足,產品知名度低,品牌效應不明顯。


三是營銷渠道不暢。對大數據、“網紅+主流媒體”等新營銷方式應用不夠,電商規模小、水平不高,導致物流不暢、成本較高。


四是產業融合不夠。以康養旅游為例,安國5家3A旅游景區普遍缺少“藥食同源”體驗環節,“藥食同源”+“中醫藥康養”、現代農業上下游亟待發力。


五是同業競爭無序。由于“藥食同源”企業缺乏產業引導,研發創新、市場培育等投入不足,致使創新乏力,價格戰頻發,同質化競爭時有發生。


大健康產業熱潮下,藥食同源如何發揮創新優勢?


針對目前在藥食同源發展中存在的一些誤區,談到三個觀點:

  1. 研發產品不限于衛健委公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我們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討論新產品研發問題時,他們常會說這個物質目錄里沒有,不能用,那個標準里沒有,也不能用,實際上要想把藥食同源發揚光大,不要拘泥于物質目錄,更不要被名單所約束。舉例,美國知名口香糖品牌因加入了中藥元素厚樸酚,對預防齲齒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中國的箭牌口香糖卻沒有加入,就是因為目前中國的法規暫時還沒有將其納入名錄。但有眼光的企業要超前一步做好這項工作,因為名單本身是發展的,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標準是走在研究前面的,要善于用研究來推動名單的補充。

  2. 功效和安全性需要有充分的現代科學證據。我們中藥的療效有很多說不清楚的地方,但這并不否認中藥的有效性,然而真正要達到慢病預防的應用和國際交流,還必須要用現代藥理學的方法來證明它的安全性,否則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3. 把發展“食藥同源”的食品產業提升至一個戰略高度。國家應明確“食藥同源”食品的確切定義和相關標準。將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營養學相結合,傳統食療配方與現代食品工藝相結合,以普通食品形態為載體,生產出有效預防、控制甚至醫療慢病,調節亞健康狀態的營養食品。



在中國,不乏有中草藥與食品產業結合,創造新的消費需求的案例,比如涼茶。2012年,加多寶全年銷量突破200億元,力壓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雪碧等成為全國罐裝飲料市場銷量第一名;同時,王老吉、和其正等品牌迅速崛起,共同創造了幾百億的涼茶市場。雖然近幾年來,因為惡性競爭、官司糾紛等問題導致行業整體下滑,但中醫藥+食品這一發展戰略依然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而起源于1998年有老字號的陳農夫,近年來推出的“把病房變為廚房,把藥療變為食療”的理念受大眾追捧,食療是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制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變“良藥苦口”為“良藥可口”。它“寓醫于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



幾十年來,大健康領域公信力喪失,重概念,重模式,重營銷……沒有一家重視經營文化,人品……陳農夫門店大長桌子意義,就是讓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坐在一起,體驗自己的效果又看著一桌子人的效果,一起驗證技術的真實性,讓產品自己“說話”,以此建設中醫文化公信力,重拾社會對大健康信心,杜絕忽悠、套路、“黃婆賣瓜”等行為,把經營人品,經營道德,傳播愛心,分享快樂為宗旨,有沒有效果顧客說了算。


這份技術自信源于創始人陳老師17年的潛心研發、23年的口碑沉淀。


在我看來,食藥同源近年來有所普及,但力度還遠遠不夠。作為行業引領者,陳正在不遺余力堅持做這件事情,并且已經收到了一些成效,在走訪的過程當中,行業人士均對其表示贊嘆有加,希望有機會能達成合作。而借助互聯網、新媒體等新技術和展示手段,藥食同源真實的狀態和鮮活的案例將逐步展現在患者和廣大人民群眾面前,逐步建立起公眾對中醫藥的基本認知和不同程度的信賴。





99%的人還閱讀了

?入局社區康養市場的關鍵,能把握住嗎????????????????????????

?2022年創業大健康項目已成為新風口,政策利好,巨頭追捧?????????????????

?沒做過大健康行業,也沒經驗,可以加盟陳農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