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加之我國老齡化人口加劇,慢性病、亞健康趨勢直線上升,“未病先防”逐漸深入平民百姓之中。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出發,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凸顯了國家對維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也加快了健康產業的發展速度。
目前我國 70% 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15% 的人處于疾病狀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占比17.9%。消費群體和規模進一步擴大,對大健康產業形成了較大的助推力。
衛生部部長就曾反復強調:“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對于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而言,群眾的健康問題不能光靠打針吃藥來解決,必須強調預防為主?!?/span>
人們對自身健康狀態的關注從“已病圖治”轉變為“養生保健,未病先防”,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成為健康醫學的主題之一,引領21世紀健康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是人體能量的來源,更與健康緊密相連。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引導合理膳食是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的首要行為。
同樣,WHO(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調查中也表明,對于人的健康和壽命來說,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的影響占到60%,環境因素17%,遺傳因素占15%,醫療服務條件占8%。在健康“四大基石”中,合理膳食占首位。
我們國家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而璀璨的文化傳承尤其是中華飲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之一,早在一千四百余年前,藥王孫思邈在其所著《千金要方》第二十六卷食治篇中就已奠定了“食藥同源”“食補養生”的飲食文化基礎。
回顧歷史,我國在大眾健康營養食品領域經歷了大致三個十年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9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亂象叢生
由于行業暴利的驅使,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保健食品市場已經是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衛生部對212種口服液抽查后,宣布合格率僅30%,行業信譽逐步惡化,動搖了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地位,嚴重阻礙了行業的發展并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的廣泛關注,國家開始大力整頓保健品市場,一個個由營銷所打造的神話泡沫逐漸覆滅,行業進入低谷期,民營保健食品企業大量消失。
第二階段:2000年后外資搶占市場,非典疫情讓消費者重建信心
2003年遭遇的SARS,給老百姓帶來了恐慌的同時也重新建立起對保健食品的信心,一時間“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成了非典時期的熱門話題,據2003年審計部門統計截至當年10月國內外保健食品6754個品類中進口保健食品有534個占7.9%,卻占據了市場5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國內一批具有高價值并且具有歷史的傳統保健食品開始獲得更高的市場認可,如燕窩、人參、驢膠等,保健食品企業開始走產品、品牌的差異化路線,注重產品的功效和消費者的需求。
第三階段:2010年2020年,移動互聯網時代經濟騰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主要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健康信息傳遞更加透明,詢證醫學的發展下人們有了初步對健康理念的自我判斷,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在中國特殊食品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下,產業環境日趨向好,消費者信心不斷增強。在健康中國、食品安全戰略的指引下,在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國健康食品進入發展快車道,行業市場規模保持兩位數的增速。
第四階段:未來已來,新時代下的中醫食療
如果說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讓健康食品這個賽道再一次的提速,那么2022年,可以被視作“中醫食療年”。
所謂中醫食療年,有一個大方面的體現。首先是市場需求側的消費者層面,現在大眾消費者對健康有很強的認識,比如少油少鹽控制糖與鈉的攝入,對中醫食療的攝入等等認知已逐步深入人心,并反饋到人們的一日三餐的生活習慣上,這也保障了大健康食品消費轉化的通暢性。
公司九八年成立至今,其最大的餐飲特色便是以“食療”為主題,依據百年傳統中醫養生理論,萃取百年中醫藥精華,引入現代營養學知識,采用小分子酵溫萃取原理,攻克了“良藥苦口”變“良藥可口”技術,實現藥借食力,食助藥威的本草飲食技術;秉承“四大立餐原則”——藥食同源、健康四控、應時應季、辨體施膳,并遵循中醫組方“君、臣、佐、使”的原則,匠心炮制出美味又健康的中華養生肴饌。當中醫與健康餐飲相融合,勢必推動大健康產業再上新維度。
農夫哥始終堅持把眾生放在心頭,實現中醫藥不苦和藥膳的平民化,一切都只為了讓您不生病。實現“中醫藥+一日三餐”高度融合,深挖大健康產業潛力。
創始人陳老師認為,對于“治未病”和慢病而言,西醫的技術手段在日常調養中應用有限。而中醫整體觀、辨證論證的理論則更為適用,并發揮著很好的作用:一方面當把中醫食療技術做到快過西醫藥,那只需要玩著玩著經營,不忽悠不搞概念,讓中醫回歸本質,向世界宣告,效果慢是人不行,請不要讓中醫背黑鍋,讓產品“說話”才是正道,做到中醫食療效果比西醫藥快很多,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所到之處都那么得人心,這就是我們可以玩著經營人品的原因;另一方面,對廣大患者而言,中醫食療的經濟負擔通常小于西醫藥,再加上融入一日三餐后,更能易接受。
無論是“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還是《關于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發布,都將為中醫食療的長期規范化發展提供了指導性意見,為中醫食療業蓬勃發展!有人就曾預計,在“未病先防”的理念下,中醫食療將會成為21世紀健康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成為新世紀的健康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