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資本市場整體低迷,曾被捧上“神壇”的醫療健康板塊也遭遇殺價,既有多年脹大的泡沫被暴力戳破,也有階段性紅利狂歡后的理性回歸,還有悲觀情緒帶動下的誤打誤傷。
但是,大健康依舊是朝陽產業的地位并未動搖,從十九大報告“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到二十大報告“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政策不斷強調健康產業的戰略高度,并提出新的階段性發展重心和目標。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更是為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給足了空間。
目前我國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15%的人處于疾病狀態。未來10年,各種慢性病將以爆發式的速度迅速擴展到每一個家庭。世衛組織數據顯示,中國人均健康支出不足美國的5%,距離全球人均健康支出差距更大,僅為1/5,因此,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雖然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但市場潛力巨大,規模不斷增長。大健康產業在時代的洪流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疫情和國家政策等因素疊加影響之下,大健康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诖?,中國大健康產業,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從政策導向上看,大健康產業或將迎來盛世。
然而“健康領域中國擁有自己的國情?!敝袊丝诨鶖荡笄野l展底子薄,城鄉之間醫療資源配比,基層服務能力等方面都有一些差距。確定中國式的大健康產業方向,關系到14億人的家庭和個人的福祉。在借鑒國際經驗基礎上,需要結合中國發展的總體方向來確定大健康領域的發展方向。
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對于大健康行業的未來發展有四點啟示:
第一,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14億人口比當前所有發達國家人口加起來還多。中國在推進巨大的人口規模健康保障的同時,需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這要求我們準確把握大健康發展中的群體差異,每個群體的健康狀況和需求存在不同,需要在“兼顧差異”基礎上,推進全人群健康水平的提升。
第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的含義是多方面的,不僅僅限于居民收入,健康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三個維度。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要做”出發,身體疾病和精神層面疾病的治療同樣都需要被關注。
第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將帶動人壽命的延長,行業需要在“長壽時代”和“百歲人生”的背景下謀求發展,并在大的生態環境下重新定義人。未來,我們還將依靠自然的力量來助力提升人的健康水平。
中國健康產業的更好發展,既要扎根中國土壤也要兼顧國際經驗。
中國式大健康應大力普及中醫食療為主的健康模式。
在農夫哥看來,我國的大健康要以家庭健康和社區健康為主?!巴ㄟ^大力普及中醫食療為主的家庭健康、社區健康模式,讓人們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這也是中國式大健康的內涵和特色。”
中醫養生治未病理念體系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養生治未病是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這與我國提倡的健康老齡化的理念不謀而合。把老齡化的健康服務和中醫藥的養生保健、治未病融入到老年人起居、飲食、心理、調攝、運動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引導老年人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模式,有利于健康長壽。
中國式大健康產業就是圍繞人們的衣食住行,以老祖宗傳承下來的養生哲學作為基礎,對生命進行全面、全要素的滋養和呵護,做到“一個都不能少”以及“兼顧差異”的針對每個人的差異化體質,辯證施膳,以食養為主,借助自然界本草的力量,防止其他病癥的出現,這是既追求生理上和身體上的健康,也是追求心理和精神領域的健康。
十年根深葉茂,源自百年品牌。陳農夫始創于1998年,至今已24年歷史。近年來推出的“把病房變為廚房,把藥療變為食療”的理念受大眾追捧,在中醫學、烹飪學和有形物質+無形物質的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食療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終于成功研制出中醫食療。在保障食療營養的基礎上,把“苦口良藥”變成“可口良藥”,改良后的口味,特別能滿足人們“厭于藥,喜于食”的天性。既是一種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說它是中藥的一種特殊的、受人們喜愛的劑型。
因人而膳、因地而膳、因季而膳,堅守人類的“健康”防線,是藥非藥,是食非食,不是“藥物”,卻比藥物更溫和更有效果。17年的研究,創夢24年,把中醫食療融入一日三餐,只需要一日三餐好好吃飯就能健康養生,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總結而言,我國大健康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伴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以及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未來居民對大健康產業的需求還會持續增長。而未來,還將繼續朝著“把中醫食療融入一日三餐”的目標而努力前進,為推進衛生健康行業的長足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貢獻企業自己的力量,扎根中國土壤,適合中國國情,做中國人自己的大健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