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首次確診發現并開始爆發。
2022.12全國防疫“新十條”刷屏網絡。隨后各大省份紛紛取消核酸查驗,如今連行程卡也落下了帷幕。
青春就幾年,疫情就三年,這是不少人真實吐槽!
新冠疫情這三年是歷史上的“驚鴻一瞥”,足以讓人“驚嘆”!
國家保護我們,我們配合國家,一起度過了有驚無險的三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誠然,如此大的“放開”力度讓不少人擔憂,11月之前,全國各地疫情起伏嚴重,呈多發散點態勢,各省市嚴格管控,如今一下子就“放開”了,在家就能治愈,不少網友調侃“從ICU直接到KTV”。
對此,網上有一些人開始抱怨了“既然遲早要放開,前3年干嘛要那么嚴格?”

從公元165年出現的安東尼瘟疫開始,可以說,人類歷史上每一次傳染病的大流行,都可能對國家、城邦和其文明產生巨大影響。不過,在另一方面,傳染病也加深了大眾“預防勝過治療”的理念,提高個人的健康意識。
基于國情,我們人口基數多,不少地區醫療設備不完善、不充足等情況,如果疫情前期不注重管控加預防,不僅會出現醫療擠兌事故,還是出現各種重癥感染,到時候再加以管控,恐怕為時晚矣。
西方發達國家,醫療系統發達,但是面對疫情,終究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大流行病催促著大眾急需增強大健康觀念。
青春就幾年,疫情就已經三年,后疫情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健康的可貴之處。
前段時間,全網圍觀下的的石家莊火了,新二十條實施后,石家莊發布致全體市民的一封信,信中呼吁,“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普普通通的一句話為何能引發如此大的網絡波動呢?原因是:后疫情時代,這句話說出人們的心聲,感觸良多。
誠然,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大家越來越重視健康。但,大部分人僅僅是停留在意識層面,行動上卻止步不前。
身體的健康,是一切的前提。痛一次,大病一次才能記得住,老話常說“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
再沒有比感染后躺在床上發燒的全身發燙,酸痛的輾轉反側最精準的教育了,不僅要防御不被感染,還要預防感染后有沒有后遺癥,平平安安地無恙活著,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一個人最大的愚蠢:是不懂得中醫食療的5S健康管理。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研究結果提示:壽命的長短15%決定于遺傳,但60%決定于自己,所以從年輕時就要預防疾病、健康管理。二十養生正當年,四十指標都正常,六十以前沒有病,八十游泳人未老,九十猶能半小跑,輕輕松松一百歲。
此前的兩會也曾提到過,不要讓“XX籌”成為一種習慣,每個人賺錢都不容易,現在80%的人,明明可以在健康時花少量的錢即可預防幾十萬的大病風險,卻寧愿拿僥幸跟整個家庭的幸福做賭注。
很多人的健康都是毀在了錯誤的觀念里,想著生病就去醫院,但是最后能不能治好,還得另說。就算治好了,在這個過程里面勢必也少不了遭一趟罪。

醫療消費具有無限趨高性,再多的財富也會被這個“無底洞”吞噬干凈。因此,解決國人的健康問題,絕不能靠打針吃藥,而要靠“治未病”、預防為主。
“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于事,見微知著也?!鼻О倌陙?,凡具有憂患意識的先賢智者都具備見微知著的眼光與能力。
主動防治“未病”的效果總是比治“已病”要好得多。
增強憂患意識,提高自身免疫力,早發現早預防,常治“未病”之疾,使問題“未有形而除之”。
雖然社會對治未病很重視,但醫療機構卻無所作為,結果是未病不治,己病過治,越治越糟。

根據國情,可以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的中醫健康功能食品,運用現代技術手段,科學解析中藥食品核心功能的科學內涵,建立與功能相對應的功效評價方法很有必要。
以“藥食同源”為理論基礎的中醫食療文化,從古代開始就一直在人們日常食補或疾病保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更多的人選擇“回歸自然”,關注健康,開始備受注重由“藥食同源”理論發展而來的食療營養,通過食物的幫助使身體變得更健康。

始創于1998年,至今已24年歷史。近年來推出的“把病房變為廚房,把藥療變為食療”的理念受大眾追捧,在中醫學、烹飪學和有形物質+無形物質的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食療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終于成功研制出中醫食療。在保障食療營養的基礎上,把“苦口良藥”變成“可口良藥”,改良后的口味,特別能滿足人們“厭于藥,喜于食”的天性。既是一種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說它是中藥的一種特殊的、受人們喜愛的劑型。
在中醫文化建設的天使社區,每個人享受著5S健康管理,包括飲食,運動,情志,起居,學習。17年的研究,創夢24年,把中醫食療融入一日三餐,只需要一日三餐好好吃飯就能健康養生,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為實現人文大同,平等和諧人際關系,互愛互助,親密無間,無矛盾、無沖突,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鄰里關系,實現人們追求的快樂人間。

創始人陳老師說過,在2014年就提出2030預防規劃,做到如今,并且我們要做國家想做,但做不了,做國家已經在做,卻還沒做好的事情。我們正處在大變革時期,或者說,我們正處于艱難的生存時代。要避免自己被時代淘汰,唯有開放自己,調整自己的認知方式,調整自己的組織管理習慣,甚至很大程度上要否定自己,大健康就是在不斷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