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迎新機會,囤藥不如囤好身體,中醫食療國內“走紅”

 二維碼 100
發表時間:2023-01-06 09:36網址:http://m.bocaratongiftbaskets.com

2022年一波疫情“倒春寒”,很多人被迫過上“隔離”生活,并對“解封”后的生活充滿期待。

而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一些地區已經“解封”,疫情過后最想做什么事,也成了網絡熱議話題。

有人說,解封后肯定要大吃大喝,補償一下自己受苦的胃;

有人說,要帶著孩子去游樂場、去海底世界,讓孩子也撒個歡;

還有人說,疫情過后,最想做的事就是見最想見的人,并對一直不敢表白的女神表白。

各種答案五花八門,但被提及最多的還是,疫情過后,一定要讓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健康康的,加強健康養生。因為,只有有了身體健康這個“1”,才有后面無數想做之事的各種“0”。


“疫情”的無差別“攻擊”,也讓很多人開始悟了——好好活著,比啥都強,尤其是以往養生意識不強的“年輕人”。

就在大家積極囤藥的時候,2023新年的第一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就說:對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藥不如囤“好身體”。調整好身體狀態,注意休息,適量多飲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證營養的攝入,保持良好的情緒,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順利度過感染過程的最重要因素。

在面對疫情這一外部因素的挑戰下,社會和公眾紛紛對健康展開更積極主動的舉措和關注。

“新冠肺炎”或許不再存在,但疫情大流行遠未結束,2023年,國民的健康意識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免疫力成為新風口,大健康市場正在迎來逆風翻盤的最好時機。


據國家衛生部的健康素養監測顯示,2020年我國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3%,已超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的2020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20%的階段性目標。相較于疫情爆發之前,人們的健康素養有著大幅度的提升。

同時,我國將中醫藥運用到新冠診療當中。2020年,90%以上的新冠診療過程存在中醫藥的深入介入,有效提高了新冠治愈率,降低傷亡率。

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的方針讓中醫藥重新煥發色彩,讓全社會重新認識到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此次疫情,包含民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表現亮眼,當現代醫學束手無策時,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展現出獨特魅力,令世界為之矚目,未來的免疫力經濟中,以藥食同源、適應原為代表的產品或將迎來持續走高的機會,特別是中醫食療養生類產品,將會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

而據CBNData第一財經發布的《2022年中式養生行業洞察》報告顯示,在此后的一年,近65%的消費者表示對中醫藥的關注度和信任度提高了。在中醫藥的“走紅”和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下中式養身回歸到人們的視野,藥食同源也重獲消費者的青睞。


食療物質作為補充和替代醫療的天然藥物,逐漸被西方市場認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80%左右人口使用天然藥物。國際醫藥行業也一直致力于尋找有效的天然藥物替代化學藥物實現治療作用。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Freedonia Group公司預計,天然藥物的市場需求將按每年13%的速度增長。

雖然我國目前藥食同源產品處于增長狀態,但因進入門檻較低,且產品同質化現象也較為嚴重。很多原料的潛力沒有被開發,如在國外開發應用較好的生姜、甘草、人參、蓽茇等,在我國價值挖掘并不全面,產業鏈的附加值也比較低。但隨著中醫藥國際市場的熱潮興起,基于這些原料的中醫食療開發在國內或可掀起新一輪的爆品浪潮。

隨著中醫藥產業與康養旅游、藥食同源等行業的跨界融合發展,中醫藥產業內涵和外延不斷延伸和拓展的藥食同源,已成為大健康產業和發展經濟的重要生力軍。

因為每個人都知道病從口入,健康的根本是食品,因此在未來10年綠色食品、健康養生類產品、中醫食療的整個生產及銷售行業,將迎來大發展。


始創于1998年,至今已24年歷史。近年來推出的“把病房變為廚房,把藥療變為食療”的理念受大眾追捧,在中醫學、烹飪學和有形物質+無形物質的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食療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終于成功研制出中醫食療。在保障食療營養的基礎上,把“苦口良藥”變成“可口良藥”,改良后的口味,特別能滿足人們“厭于藥,喜于食”的天性。既是一種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說它是中藥的一種特殊的、受人們喜愛的劑型。

因人而膳、因地而膳、因季而膳,堅守人類的“健康”防線,是藥非藥,是食非食,不是“藥物”,卻比藥物更溫和更有效果。17年的研究,創夢24年,把中醫食療融入一日三餐,只需要一日三餐好好吃飯就能健康養生,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身處萬億級風口,面臨空前機遇的健康從業者,既要在短期內抓住“免疫力經濟”,創造新的增長極,更要踐行企業的長期價值,更持久地抓住用戶,構筑企業長久的免疫力。


對于農夫哥來說,企業重要的不是在經營生意,而是經營人品,因為經營一種精神,而產品就是企業所經營的人品,口碑就是我們的獎杯。所以我們從來不需要任何所謂專家、牌匾、權威機構的背書,更不需要夸大其詞的炒作和營銷,我們不希望每一個加盟商去騙人坑人,而是要以愛心和慈悲心,腳踏實地去經營一份長久的事業,做一份可傳承子孫的長青基業。

我始終相信,做中醫食療行業,唯一能超越變化的,是長期主義,而不是機會主義。

《易經》有云:“無平不陂?!背晒]有坦途,堅持長期價值,做難而正確的事,做需要時間積累的事,即便一路上有一些不確定性,也終會守得云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