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指出,大健康產業包括健康科技、健康服務、健康衍生的一系列大產業已經形成規模,目前總量已超過8萬億元,已成為支柱產業。同時也表示,“我國到2030年進入超老社會,社會負擔將加重,將危機轉化為動力,就能幫助我們度過這一階段,大概需要30至40年時間?!?/span>
2013年,我國出臺《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強藥食同用中藥材的種植及產品研發與應用,開發適合當地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保健養生產品”。
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出臺,十九大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藥食同源等中醫藥健康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2023年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引下,過去十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快速發展,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中醫藥為維護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不斷提升,國民健康規劃也不斷完善?!丁笆奈濉眹窠】狄巹潯诽岬剑旱?025年,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應對能力顯著提升,中醫藥獨特優勢進一步發揮,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繼續提高1歲左右,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同比例提高。
《規劃》指出,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1、產品供給的豐富性,以保健食品、功能性化妝品、日化產品為重點,研發中醫藥健康產品。以及研制便于操作、適于家庭的健康檢測、監測產品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復等器械。
2、服務人群的廣泛性,中醫藥健康服務覆蓋嬰幼兒、婦女、青少年、老年、慢性病、康復理療等全生命周期、內容豐富、結構合理的戰略布局,其擴展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3、產業發展的融合性,中醫藥健康服務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爸嗅t藥+健康管理”、“中醫藥+健康旅游”、“中醫藥+健康美容”、“中醫藥+食物”等新型的商業模式。
4、特色技術的適用性,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離不開中醫藥傳統適宜技術,又稱“中醫特色療法”,具有“簡、便、效、廉”的親民特點。能夠讓大眾群體接受。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成果,“藥食同源”食療產品的安全有效使人們逐步由依賴藥物轉向食療。截至2019年,全國保健品市場,包括“藥食同源”產品產值已達3000億元以上,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長。
隨著國家政策持續發力,我國藥食同源品種消費需求總量持續上漲,遠高于非藥食同源品種。預計到202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蛇_14萬億元,藥食同源產業規模尚有廣闊增長空間。
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會中,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這就是“藥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隨著經驗的積累,藥食才開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們開始食熟食,烹調加工技術才逐漸發展起來。在食與藥開始分化的同時,食療與藥療也逐漸區分。
近年來,營養食療的成果已被現代科學所證實,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比如:應用芹菜防治高血壓??;應用燕麥防治高脂血癥;應用紅棗防治貧血癥;應用木耳防治眼底動脈出血癥;應用百合、馬齒莧、苦瓜等防治細菌和病毒性感染感等,都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F代營養學流行的“功能性食物”、“保健食物”、“營養食物”等,將營養食療理論發揮得更為完美,我們都應善用之。
始創于1998年,至今已24年歷史。近年來推出的“把病房變為廚房,把藥療變為食療”的理念受大眾追捧,在中醫學、烹飪學和有形物質+無形物質的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食療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終于成功研制出中醫食療。在保障食療營養的基礎上,把“苦口良藥”變成“可口良藥”,改良后的口味,特別能滿足人們“厭于藥,喜于食”的天性。既是一種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說它是中藥的一種特殊的、受人們喜愛的劑型。
因人而膳、因地而膳、因季而膳,堅守人類的“健康”防線,是藥非藥,是食非食,不是“藥物”,卻比藥物更溫和更有效果。17年的研究,創夢24年,把中醫食療融入一日三餐,只需要一日三餐好好吃飯就能健康養生,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創始人陳老師表示“中醫學它其實并不是單純的救人治病,應該等于中醫食療加上人文關懷”。無論是治療過程中雙方溝通、理解與信任還是面對死亡時候重患者的最終選擇。
大家團聚在一起喝食療湯,每個人身體不適消失了,病痛沒有了,體重減輕了,精神煥發了,人也年輕了......時間一長,他們由衷地感受到中醫食療帶給他們的除了喝出健康外,還喝出了好心情,還美容了,還解決了一日三餐的下廚勞作,最重要的還養成了健康地飲食習慣,簡直就是賺到了。在這里你永遠體會到的是人情味,賓至如歸之感,人與人之間分享地就是健康、愛心、快樂!
當中華傳統文化復興與國民健康意識覺醒在當下的時空相遇,中醫食療以全新的產品形態回歸到人們的視野,成為時下的潮流。
接下來,企業應該做的則是沉下心來,把控質量,提升技術,持續創新,用優秀的產品牢牢把握住消費者的心,避免這股熱潮成為過眼云煙。
中醫食療蘊藏著中國人上千年的養生智慧,它理應是珍藏的陳酒,愈老愈香,而不是在夜間綻放的曇花,只剩一霎燦爛。
懷揣對產品的敬畏之心,提升服務質量,普及健康養生知識,肩負社會責任,這不僅僅是為了企業的進一步在中醫食療行業立足,也是讓整個行業持續健康地發展,同時傳承優秀的中式養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