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經濟的增長、人均收入的增加促使人們追求健康,尤其擁有較優厚物質條件的中產階級,更容易從對疾病防治轉向對自身健康水平與生命質量的關注。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城市白領中有76%處于亞健康狀態,接近六成處于過勞狀態,35歲至50歲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齡平均比實際年齡衰老10年,健康狀況明顯降低。
由此可見,中國人的健康需求具有巨大潛力。不但你我嗅到了藍海的魅力,今年年初,互聯網企業阿里、京東等裁員風波后,他們投資的步伐沒有放緩,資本巨頭紛紛開始瞄準更具有前景的健康產業,加大了健康領域布局,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增資動作頻頻,這種投資風向的轉變也為健康產業注入新動能。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及可期的市場份額,誰又能不為之興奮?因為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誰抓住了5億中產消費群體的心,捕獲他們的消費升級需求,誰就一定能占領屬于自己的藍海。
目前,我國把發展大健康產業列入“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國居民的健康問題正在轉型,高血糖、高血壓、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未來,醫療保健行業發展重點應以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轉變,以傳染病預防向慢性病預防轉變,有機生態綠色安全的食養服務消費需求將迅速增加。
有外媒評價,與花大價錢購買奢侈品相比,重視品位的中國富人往往青睞更健康、更多戶外運動的生活方式,重視藥食同源,愿意傾聽自己內心世界的訴求。
國家提倡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服務中的作用,夯實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基礎。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藥補不如食補”的意識已深入人心,藥食同源的傳承與利用,已成為社會與市場普遍關注的熱點。
當前,隨著大健康時代的到來以及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藥食同源健康產品作為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利用“藥食同源”資源,開發出具有防治疾病功能的健康產品已成為一種新趨勢,并已經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是相對的藥食同源的興起,更多新興品牌企業與老牌企業的參與暴露出了藥食同源產業的諸多問題。
1、標準欠缺,亂象叢生
藥食同源資源多來源于自然界的生物有機體,因此,其質量常受到生物遺傳物質基礎差異和不同外界環境因子等的影響。除此之外,藥食同源資源的制備過程是對中藥化學物質群的重新獲取,如產地加工和儲存、炮制、提取純化、制劑成型等,也是影響藥食同源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原料、中間體和成品還缺乏完善的標準體系,易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
2、養生兼顧“口感”
傳統中藥材給人印象是苦、難喝,造成了消費者對此類產品興趣較小,難以形成復購,導致企業難以打造爆品。需要更多的研發能力與感官評價的方法與市場調研做出符合年輕消費群體的藥食同源產品。
3、功能是藥食同源的正解?
近年來功能食品因為缺乏科學研究,產品的虛假宣傳問題頻出。影響了功能食品在消費者中的口碑,但是藥食同源因為“藥用”的獨特性,消費者對藥食同源產品有一定的“功能”期待。建立完善的檢測標準、成分研究、功效評價,加上產品開發過程中缺乏中西醫科學的論證及科學研究,做好配方配伍及嚴謹的科學循證研究,必定會有一個廣闊的市場。
4、食療是個方向
傳統養生太過復雜,現代人追求方便快捷有效,特別是“好看,好吃,好用”才是真實的需求。初次使用天然產品的年輕消費者,對新穎的產品類型更感興趣。因此,可以將食療為主要形態,藥食同源資源為主要原料,開發出一系列功能化的“藥食同源”中醫食療。
中醫食療養生是以食物或在配伍一定的藥物作為補益身體或治療疾病的一種健康管理方式。詳細來講:
一是以食補養,即通過日常飲食調節促進身體健康;
二是以食作藥,即通過一種或數種食物的搭配治療疾??;
三是以藥入食,即將一味或數味藥物參加食物之中,以到達提高食物治病或補養效用之目的。
從出現之日起,藥食同源就被無間斷應用,在廣東期間,發現當地人的涼茶,以及吃飯時的煲湯,都是加了很多的中藥。所以“今年兩會”我提出了“負面清單”的建議,就是把不能作為藥食兩用物品的清單列出來,嚴格禁用,剩下的都可放開限制,這樣的舉措也符合國際規范……從民間的驅疾到宮廷的療養,并最終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
如今,作為中醫學文化理論精華,“藥食同源”歷經實踐驗證,已成為國人養生的重要理念之一。充分發揮中醫“解已病”、“治未病”的優勢,“藥食同源”的健康產品正在崛起。
將“藥食同源”作為中醫藥產業化的有效切入口,能夠更大限度地發揮“藥食同源”在守護健康中的作用,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當務之急還需要整個行業以及企業的共同努力,內外兼修建立起規范“藥食同源”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體系。
中醫藥文化是中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瑰寶,談及更好的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助力中醫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不論是中醫也好、西醫也好,在宣傳上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無限夸大。
起源于1998年有老字號的陳農夫,近年來推出的“把病房變為廚房,把藥療變為食療”的理念受大眾追捧,食療是以中醫藥和食物為原料,即“藥食同源”,經過烹飪加工制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變“良藥苦口”為“良藥可口”。它“寓醫于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
農夫哥始終堅持把眾生放在心頭,實現中醫藥不苦和藥膳的平民化,一切都只為了讓您不生病。養生不必大費周折,不需要額外花錢和額外花時間,就能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養生理念,盡在一日三餐中,把中醫食療融入一日三餐,把健康放在舌尖上,每天給健康做加法,把三餐吃好就是最好的養生,就是民生大事。
不搞概念,不玩忽悠,讓產品“說話”。效果顯著,比西醫藥快很多。那就只需要玩著玩著做,在享受快樂,享受生活中經營。人之初,性本善,不欺騙,不套路,不搞概念,讓顧客受益,自然得人心,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自然人跟錢來找你,而不是你去找人找錢。
人們常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一名健康行業的從業者,首要任務應該是送健康,真正的能為客戶解決問題,而不是提供一些不痛不癢的低性價比產品賺取中間差價,我相信有好的文化、好的產品、好的服務,賺錢是順道的事兒。你能賺多少錢取決于你能幫助多少人,你能為社會創造多大的價值。